有的人因父母有冠心病或心肌梗塞,担心自己以及子女也会得这种病,甚至自称他们是“冠心病家族”。
一家几辈都有人得冠心病的情况确实有。这个家族中的年轻人对此病警惕性特别高,也是很自然的。但如把它理解为“命中注定”、“在劫难逃”,那就没有什么积极意义了。因为,这种担忧焦虑的心态本身不但不利于预防冠心病,甚至可说是心理上的一种危险因素。
遗传因素到底占多大分量,可以通过对冠心病的一些危险因素来分析。
肥胖和高脂血症,除一部分有家族性外,大多数为饮食过量,饮食结构不合理及缺乏体力活动所致。糖尿病本身有家族因素,但如注意节食,避免过胖,也能使发病可能性减低;已有糖尿病者,只要进行合理治疗,它对心血管的危害性也可明显减轻。高血压也有些家族因素,但又与性格急躁、容易紧张、激动以及膳食中摄入盐偏高等有关。至于吸烟、酗酒等,更明摆着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问题。
由此可见,冠心病和通常所称的遗传性疾病有很明显的区别。某一个家庭内病人较多,往往是由于一家人长期共同生活,有相同或近似的生活习惯,甚至在为人处世的性格上也差不多。比如,吃的咸,喜油腻,不爱活动,工作顶真,性格执著,不善于在情绪上自我放松,等等。这些都主要是“后天”的。虽说“秉性难移”,但如果深刻认识到它们对健康的不利影响,却完全可以逐渐改变,从而使冠心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。事实上,这就是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所公认为最省事、最有效的“一级预防”措施。
不能说冠心病和遗传因素丝毫没有关系,但从前述可知,在预防冠心病这个问题上,人们自己是可以有所作为的。消极认命纯属有害无益,“战略上藐视,战术上重视”才是正确的态度。 |